9月29日,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和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部署,加快推動健康產業發展,促進形成內涵豐富、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,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1個部委聯合印發了《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(2019-2022年)》。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,行動綱要推出了10項重大工程,涉及到實現重點疾病在區域內得到救治、支持優質社會辦醫擴容、推進“互聯網+醫療健康”、提升癌癥防治能力、發展健康保險、打造健康產業集群、增加供地、加強金融支持等一系列部署。
這一行動綱要旨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,提高人民健康水平,在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基礎上更為細致的部署了下一步需實行的舉措,在健康管理方面,小編總結為:擴大健康行業市場規模,提升健康管理服務質量;普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,推動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,同時注重老年人醫養結合!具體分析如下~
一、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。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作為普及健康管理的重要抓手,增加規范化的健康管理供給,重點增加慢性病、職業病高危人群健康體檢、健康風險評估、健康咨詢和健康干預服務,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和考核評價機制。健康管理師不再是單一的崗位,而是與專科醫生、全科醫生一同加入“三師共管”模式,其中,健康管理師主要負責采集和管理健康人群、亞健康人群、慢性病患者等群體的健康信息,評估健康狀態和疾病危險性,進行健康咨詢與指導,制定健康促進計劃,進行健康教育和推廣等,“三師”分工明確、各負其責,為患者進行全面的服務治療。
二、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。有序推進省統籌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,逐步將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健康數據資源接入平臺和實現互聯互通。建立平臺數據資源標準和互聯互通交互服務標準,重點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、電子病歷標準統一,逐步實現連續記錄和信息交換,提高區域健康信息共享水平。這一方面涉及健康管理師的工作內容: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、錄入、管理等。
三、應用健康醫療大數據。建立全國健康醫療數據資源目錄體系,建設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、電子病歷等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,與國民體質測定、健康體檢以及其他外部數據源加強對接,逐步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大數據管理。建立健全健康醫療大數據的信息共享、數據安全、隱私保護政策和應急保障機制。
四、加快全面發展“互聯網+醫療”體系。支持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互聯網醫院,規范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,提高優質醫療服務的可及度,積極發展互聯網健康咨詢和健康管理服務,推動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。這一方面涉及到健康管理師的工作內容:健康風險評估和分析、健康信息采集等,小編相信未來“網上就醫”“線下健康管理服務”適用于各個家庭。
五、提高健康養老質量。推進健康養老向農村、社區、家庭下沉,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,建立村醫參與健康養老服務的激勵機制。
由此可見,一個合格的健康管理師必須經過專業正規的全方位培訓,不僅要有相應的醫療保健知識,還要有營養學、運動學、心理學及互聯網信息管理學等多方面的素養。并能夠通過運動、營養、心理調節及生活方式改變等進行健康干預和健康維護,知識結構需要復合化和系統化!
由于國家政策對健康管理以及未病先防的高度重視。今后隨著證書含金量的提升,考試標準及要求會越來越高,通過率則會相應下降,同時報考條件從專業到年齡再到考試審核通過都會更加嚴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