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藥物治療及使用方法概念
藥物治療,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治療方法。根據藥物的性質、劑型、組織對藥物的吸收情況及治療需要,藥物給藥途徑可有口服、舌下含化、吸入、外敷、直腸給藥、注射(皮內、皮下、肌肉、靜脈、動脈注射)等。
2.藥品的概念
我國管理部門對藥品的定義為:用于預防、治療、診斷人的疾病,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功能并規定有適應證或者主治、用法和用量的物質,包括中藥材、中藥飲片、中成藥、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、抗生素、生化藥品、放射性藥品、血清、疫苗、血液制品和針對藥品等。
3.合理使用抗生素應遵循的原則
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合理選藥和合理用藥兩方面。
合理選藥:首先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據此來選用敏感的抗生素。病情加重時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、可能感染的菌群來選用抗菌譜廣的藥物。
合理用藥: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。
4.介入治療的概念
介入治療是指在醫學影像或內鏡的導向下,利用經皮穿刺和導管技術,通過藥物、物理、化學等手段直接消除或減輕局部病變,從而達到治療目的。具有微創、可重復性強、定位準確等特點。
5.放射治療的原理及副作用
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性如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 a、β、γ射線和各類 X線治療機或加速器產生的 X 線、電子束、質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療疾病。
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包括:
(1)血液系統主要表現為白細胞、血小板降低;
(2)胃腸系統表現為食欲缺乏、厭食、惡心、嘔吐等;
(3)神經系統癥狀為乏力、嗜睡或失眠等。
6.物理療法的臨床應用
物理治療廣泛用于:
(1)各種炎癥尤其是慢性炎癥的恢復治療;
(2)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或損傷的恢復治療;
(3)各種原因導致的肌肉損傷的治療;
(4)術后并發癥的治療;
(5)有一些療法如超聲波擴大了原有的作用,成為外科手術工具。